瓦錫蘭46機局壓油栗滾筒潤滑油路的設計改良呂征孫召瑞鄒強21.萊蕪職業(yè)技術學院,山東2700;2.番禺蓮花山電力有限公司,廣東5400陷。針對該缺陷提出種改善其潤滑效果,減少故障的改進方法。實踐證明,該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且效果明顯。并對原有零部件運動無明顯影響。
1刖呂廣州番禺瓦錫蘭柴油機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是芬蘭瓦錫蘭集團設在中國廣東省的個維修服務中心,主要為廣東地區(qū)的瓦錫蘭和蘇爾壽柴油發(fā)電機組提供安裝維修和技術支持等服務。番禺蓮花山電力有限公司8廠共有7臺瓦錫蘭1246型柴油發(fā)電機組,在2000年前的運行中,此機組高壓油泵開機率和公司的經濟效益。宄其原因,瓦錫蘭對該機型壓油泵滾筒的潤滑油路設計中存在著結構設計上的不足之處。
2原潤滑油路結構及設計上的缺陷分析結構原理。當機油從機油進油管經過滾筒定位銷孔后,存儲在高壓油泵滾筒的型槽中,隨著油栗滾筒的上下運動及機油本身所具有的壓力,機油將被引流到滾筒及滾筒套之間,使?jié)L筒得到潤滑。
潤滑過滾筒的機油從滾筒與滾筒套之間流出,部分灑在凸輪軸上,通過凸輪軸的轉動,流來的有限機油對凸輪軸及油泵滾輪實現(xiàn)潤滑。可以看出,流廠來的機汕僅1部分得到利用,另部分則接迎過凸輪軸筘的回油孔,流,柴油機的油底殼內。而被利用的部分并不能滿足凸輪軸及油栗滾輪的潤滑需要,從而造成凸輪軸及油栗滾輪的撩傷事故。
3對油路的重新設計改良在了解廠該機。1壓油潤泔油路的結構原理及其在結構設計上的不足之后,我們著手對其部分潤滑油路結構作如下改動3.將油泵滾筒的挺柱拆除并清潔干凈松開挺柱的兩顆鎖緊螺絲即可將其旋出;按2尺寸及結構對挺柱作如下改良加先在挺柱的左端加工出道寬為12的環(huán)槽,博在環(huán)槽上血坫出直徑45胗的十字交義孔,在挺柱左端底面的中心鉆。個,5向槽鉆,8,的通孔,此孔位置應與上面挺柱的環(huán)槽對正。
經過上述改進后,機油通過油管經定位銷到達導向槽之后,將有部分機油通過新加工的通孔流到挺柱的十寧交叉孔,然,再通過的通孔灑落到正下方的汕泵滾輪及凸輪軸使運動中的滾輪和凸輪軸得到直接而又充分的潤滑,大大改善油泵滾輪輪軸的潤滑狀況咸少了由于潤滑不良而引起的油栗故障,從而降低了設備故障的發(fā)生幾率,提尚了設備安全運行率。
根據我們的檢修記錄,在未經此改良之前,2000年下半年的六個月時間公司8廠7臺機組因潤滑不足而發(fā)生的滾輪或凸輪軸擦傷事故共有29次,其中造成滾輪或凸輪軸嚴屯損傷,要更換的就有次,這其中更換凸輪軸兩段,更換滾輪9個;經上接第31頁國也具有十分良好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因此,作者鄭重建議國內有膽識的企業(yè)家抓住時機,大膽通過不同方式引進這項技術,并努力加以推廣應用。如此,可望在取得節(jié)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我發(fā)動機和環(huán)保技術水的效果的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
東忠則等。潤滑油半永久使用廢油為零技術的現(xiàn)狀與今后的展望。日本舶用機關學會志,19改良設計后,從2001年至今僅發(fā)生同類事故7次,且每次故障均較輕微,僅更換過個滾輪,未更換過凸輪軸,由此可認為改良設計是合理有效的。
4實際改良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在實1小的改良1作中,坯應注意以下幾點必須對車削環(huán)槽或鉆孔的挺柱及滾輪進行徹底沾洗,用壓縮中氣將雜物徹底吹千凈,以免在孔中留有鐵屑。否則這部分遺留的鐵屑將會隨機油沖到凸輪軸上或柴油機的其他地方,造成更大的損失;b.在改良之前,須對挺柱的高度進行測量,或在改進結束后,重新進行油泵供油正時的調整,以保證供油正時的準確性。在柴油機工作過程中,供油量供油時刻和供油質量是對燃油噴射的基本要求,挺柱較小的高度變化,就會使供油正時發(fā)生變化,會對柴油機的缸內燃燒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要求在改進前后,確保柴油機供油正時的準確性;在改良之后,還要綜合考慮潤滑油路改變之后,對其原有潤滑油路結構的影響。由于原結構型槽存儲油量,借助其壓力,完成對滾筒的潤滑,現(xiàn)在主要靠滾筒與滾筒壁之間的配合間隙通過機油完成對滾筒的潤滑。通過實際運行觀測,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滾筒工作保持正常。
5小結任何設備,或是柴油機,或圮其他設備,或是國產,或是進口,其原來的設計都有可能存在定的缺陷,只要我們找準擬閃,并能對癥17藥,則可以對其具體結構進行改進,使其性能得到改善,木文即足較好的例。
住本守央等。柴油機新的清洗技術與潤滑油的半永久使用。日本舶用機關學會志,1999,34,133,IO東忠則等。船用柴油機潤滑油半永久使用廢油為零技術的研宄開發(fā)與實用化。日本舶用機關學會志,2000,5,317818!住本守央等。利用船用柴油機新的燃油潤滑油系統(tǒng)來提高可靠性。日本舶用機關學會志,2000,35,8;62;70東忠則等。潤滑油半永久使用廢油為零技術的新發(fā)展。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潤滑油網